時間:2019-05-17 09:47:10
進入五月份,氣溫逐漸升高,萬物活躍,細菌和病毒自然也不例外,這時家長們可要注意啦,4月到6月是學齡前兒童足口病的高發期。
手足口病是什么?1、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,潛伏期:多為2~10天,平均3~5天,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,如發熱、咳嗽、流鼻涕、惡心、嘔吐等,發熱情況可持續4-5天。手足口病的其它癥狀中,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,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,周圍有紅暈,一般無疼痛及癢感,痊愈后不留痕跡。
2、典型的手足口病以手、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為特征性表現,絕大部分手足口病在發病后 2周后自行緩解;
3、 少部分手足口病發展為重癥,通常在發病后 1~4 天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,包括腦膜炎、腦炎、脊髓炎、腦脊髓炎,以及肺水腫 / 肺出血和循環衰竭等,重癥手足口病進展迅速,需及時診治。
如果出現以下癥狀,需要馬上就醫。
?、俪掷m高燒不退
?、谒唧@跳
?、劬癫?、煩躁不安、肢體抖動
?、芎粑щy
?、蓊^痛、嘔吐
?、蕹隼浜?、四肢發涼
?、咝穆试隹旎驕p慢
4、 有些手足口患兒在恢復期可出現手掌和腳底脫皮伴指甲脫落;一部分患兒的皮疹呈水泡性大皰疹伴糜爛、紫癜或出血點樣皮疹,有濕疹的部位皮疹更多見。皮疹早期都會出現發熱,一般病程短而輕,多在 2 周左右痊愈。
怎樣預防手足口病?1. 接種疫苗。目前手足口疫苗是目前最可靠,減少重癥手足口病發生的最重要的手段。要注意的是,接種疫苗并不能終生免疫,因為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很多種,并不能完全杜絕疾病的發生,接種疫苗只是預防重癥手足口病的發生。
2.勤洗手,避免接觸。因為手足口病可通過口腔、呼吸道途徑傳播,應勤洗手,打噴嚏時也要小心,防止病毒入侵。
3.遠離疑似病例、遠離密集人群。遠離密集人群不意味著不能外出,適當的戶外活動也很有必要。
4.提高免疫力。合理健康的飲食、適當的運動、良好的衛生習慣可提高免疫力。
如果得了手足口病該怎么辦?1. 如果看到孩子的口、手、腳、肛門等部位有了丘疹、皰疹,這時,不論是否發燒,最好都帶孩子去醫院查查,讓醫生來確診。
2.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及時就醫:持續高熱不退、精神萎靡不振、煩躁、易驚跳、嗜睡、呼吸急促、心率增快、四肢冰冷、皮膚發花等。這些癥狀,提示可能有各種內臟并發癥,要及時求助兒科醫生。另3歲以下患兒更易發展成重癥手足口病。
3. 做好護理工作。首先要保證充足的休息,其次要注意飲食,少量多餐,吃清淡、易消化、品種單一的食物。要記得給寶寶剪指甲,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。
如何護理?01
注意隔離
患兒盡量不要去到人群集中的地方,避免與健康兒童接觸。
多通風 (如定期打開門窗等),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;
02
觀察病情
注意觀察患兒:
1 是否有新的癥狀、體征出現
2 是否有原有癥狀、體征的加重、惡化
3 是否有前面所說的危重信號出現
定期監測體溫,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,如體溫超過 38.5℃ (腋溫),要給小孩吃退燒藥,并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(溫濕敷、多喝水、保證排便、溫水澡),每 1~2 小時測一次體溫,如有無寒戰、驚跳、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、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,應立即去醫院救診。
03
注意護理
口腔內的皰疹會使患兒疼痛,飲食上要注意盡量食用烹飪軟爛或流質、半流質食物,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避免過咸、過酸、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;
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,每次餐后宜用溫水漱口;注意勤洗手,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
04
皮疹的護理
保持皮膚清潔,可用溫水擦浴,穿寬松、柔軟的衣物,并注意保持干爽;床鋪應平整、干燥、清潔;
剪短患兒指甲,以免抓破皮疹,必要時可戴「手套」;
臀部有皮疹者,應及時處理患兒大小便 (尿不濕等),保持臀部的清潔與干燥;
05
注意消毒
患兒玩過的玩具、用過的奶具、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煮沸消毒。
患兒的奶瓶、奶嘴應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 20 分鐘后 (水煮沸后開始計時) 使用;
患兒的衣物、被褥等織物需要單獨清洗,用 70℃ 以上熱水浸泡至少 30 分鐘;
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,但只限于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。